設為主頁|收藏本站網站首頁|聯係我們

新聞中心

行業新聞首 頁>新聞中心

土壤與地下水修複產業發展報告

發布時間:2019-08-15點擊數:4309

行業發展特征及主要問題

1.1汙染場地修複行業的主要特征

1.1.1行業技術水平和技術特點

(1)行業技術水平

在過去近十年的發展中,我國在土壤修複項目的實施中取得了寶貴的經驗,應用、研究和開發了一些適合我國目前土壤汙染特點及治理要求的技術和設備,但總體而言,我國土壤修複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此外,由於我國對土壤汙染控製的起步較晚,與國際水平相比,行業技術基礎相對薄弱,企業自主研發動力和能力尚不足,整體水平較低。

(2)行業技術特點


1.1.2行業經營模式

行業內的企業主要采用專業承包和總承包的經營模式,一般通過投標獲取項目並提供專業服務。總承包模式下,企業承擔項目整體的設計、工程施工,並對項目的質量、安全、工期全麵負責,完工後將項目整體交付業主。專業承包模式下,企業僅選擇參與項目建設的單個或若幹環節。

汙染場地修複行業係資金密集型行業,政府鼓勵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汙染土壤治理項目的投資建設,將促使本行業在專業承包和總承包模式的基礎上,發展BT、BOT、PPP等多種具有融資性質的創新經營模式。

1.1.3行業的周期性、區域性和季節性特點

(1)周期性

土壤修複行業不存在明顯的周期性。根據我國目前土壤修複的特點,並與發達國家發展水平相比較,我國土壤修複行業正處於起步成長階段。但伴隨國家對環保重視程度的空前提高以及經濟轉型力度的加大,政府將在環保產業上給予更大的政策支持,行業將步入成長期。

(2)區域性

土壤修複行業存在一定的區域性。從土壤汙染分布情況看,南方土壤汙染重於北方;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東北老工業基地等部分區域土壤汙染問題較為突出,西南、中南地區土壤重金屬超標範圍較大。土壤修複行業的區域性與土壤汙染分布基本吻合。

(3)季節性

土壤修複行業存在一定的季節性。修複行業內的企業新簽合同集中在下半年,尤其在每年第四季度,主要係從政府決策機製上看,上半年履行項目報批程序、下半年進入項目招投標或項目實施的情況比較普遍。同時,受製於施工條件的影響,國內南方地區上半年雨季長,而北方地區冬季氣溫低,均不利於工程施工。因此,通常上半年尤其是第一季度為淡季。

1.2影響行業發展的因素

1.2.1有利因素

(1)環保行業被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立法、政策不斷推出

近年來,國家一直在積極擬定、修訂相關環保政策和標準,隨著國家層麵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新的高度,未來環保建設政策、標準會陸續出台,其將有力地支撐行業規範化、持續性發展。

(2)社會公眾和輿論對環境關注度逐步提升,環境汙染責任主體將更加重視環境治理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社會公眾對良好生活環境的要求不斷提高,環保公益組織數量逐年增加,活躍度提升。新環保法強化了環境訴訟理念,如浙江省台州市環境公益訴訟案的勝出也表明了社會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已從單純的參與環境影響評價公示意見逐步轉向可通過多種渠道捍衛環境安全。電視、報紙、雜誌以及互聯網等媒體通過加強環保板塊的建設,逐步向公眾宣傳環保理念,普及環保知識,並通過公益廣告和活動將環保推向輿論高峰。社會公眾和輿論對環境關注度逐步提升,將促使各級政府和環境汙染責任主體更加重視環境汙染問題,並投入更多資金進行環境治理。

(3)產業政策扶持和傾斜,土壤修複行業迎來持續發展階段

汙染場地修複作為較大氣治理和汙水治理相對落後的環保細分領域,目前處於起步成長階段,但麵臨日益嚴峻的土壤汙染形勢,國家將加快出台土壤修複的專門法規、政策或行動計劃。

2016 年5 月28 日,國務院印發了《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對土壤汙染的現狀、治理要求和相關措施等進行了係統規劃,其作為土壤修複產業的裏程碑事件,將全麵推動土壤修複產業的發展。隨著產業政策扶持和傾斜,土壤修複行業未來將迎來良好發展階段。

2016 年12 月31 日,環境保護部發布了《汙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並於2017 年7 月1 日正式施行。該辦法明確將汙染地塊限定到7 種具體的對土地汙染較大的行業。在我國土壤汙染總體情況不清楚,潛在汙染土地較多,難以管理的情況下,明確重汙染行業有助於對汙染較重的地塊施行重點的管理和治理。同時,該辦法明確了各級政府機構的主要作用,重點在管理、風險管控以及具體汙染的調查和治理等方麵規定了各級政府的責任。

補充:2017年以來,生態環境部還頒發了《農用地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2017年11月1日起施行)、《工礦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2018年8月1日起施行),並試行《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標準》與《土壤環境質量標準農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標準》進一步加強了政府對企業土壤汙染控製的管控力度。2018年8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從汙染產生、現場調查監測、廢物處置收集過程、效果評估、土地使用、生產經營等各環節對責任人進行了責任範圍認定。2019年6月18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汙染地塊地下水修複和風險管控技術導則》,其中規定了汙染地塊地下水修複和風險管控的基本原則、工作程序和技術要求。隨著我國政策法規及行業規範的逐步完善,未來我國的土壤修複行業將進入規範式發展階段,市場需求將呈現有序的指數級增長,整體行業逐漸進入良性發展軌道。

1.2.2不利因素

(1)行業規範、技術標準尚待係統性建立

目前土壤修複業務除設置環境工程專項設計資質外,其他資質基本沿用建築及市政工程資質,汙染場地係列環保標準未有具體技術體係相支撐。我國土壤修複行業的技術標準體係尚待建立,其在一定程度上製約了行業的規範化運行,不利於土壤修複行業的健康發展。

(2)現有的技術水平、專業人才較難支撐未來行業的發展

隨著土壤汙染修複需求的擴大,汙染土壤的類型將更加多樣化、複雜化,現有技術水平將難以支撐,專業人才的技術結構和數量亦較難滿足。我國在汙染場地修複核心技術、材料裝備等方麵與發達國家相比還處於滯後狀態,原創性不足,風險管控支撐薄弱。一方麵需要適應我國複雜的汙染物類型,並能快速達到修複目標的廣譜、高效的“源清除”修複技術;另一方麵,需要低成本並能有效防止汙染物遷移的“源阻隔”技術和監測自然衰減的技術。

(3)修複行業業主方對修複項目的認識不到位

修複項目的業主方對修複工程的複雜性以及艱巨性沒有概念亦或是認識不夠。一方麵體現在業主方不合理的縮減前期調查及工程谘詢投入資金,導致前期沒有充分摸清汙染狀況,更有甚者寄希望於工程公司提供修複方案服務;另一方麵體現在對於修複資金投入量和工期預估不合理,強行限製資金的投入和工期的長度,對修複項目的順利實施和竣工造成很大困難。業主方常常忽視汙染責任方無論何時都是修複的第一主體。客觀公正地說,不管工程合同怎麼簽署,實施風險怎麼轉嫁,修複工程無法完成時,修複業主始終應當是最終的兜底方。

1.3市場宏觀問題分析

1.3.1國家經濟波動

修複行業與國民經濟密切相關。國內宏觀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才能保障國家在環保方麵的投入。經濟上行的趨勢下,國家日益重視環境汙染問題,不斷加強對土壤、地下水汙染以及礦山、生態保護的立法和行業發展規劃的編製,進而促使下遊客戶對環境修複需求的釋放和增加。反之,若宏觀經濟出現下行,各地政府在汙染土壤、地下水治理和生態恢複等方麵的投入將會減少,房地產開發投資下滑帶來房地產開發商等下遊客戶的環境修複需求也會相應減少,環境修複行業獲取項目訂單的難度將會加大,從事環境修複產業的公司經營業務將會出現大幅度下滑的風險。

1.3.2國家政策變動

我國環境汙染形勢嚴峻,其中修複行業涉及到的土壤和水體汙染問題日益凸顯。環境修複行業中的重要板塊土壤修複產業將成為繼大氣、汙水、固廢等又一重要的環境治理領域。國家已經修訂或出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汙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等一係列法規和產業政策,但若政府不能強化法規和政策的義務及罰則,或投入到環境修複領域的財政資金受到限製,將會製約行業的發展速度。

1.3.3行業競爭加劇

環境修複行業屬於技術密集型行業,存在一定的技術門檻。隨著國家對土壤汙染的日益重視,潛在的巨大土壤修複市場將促使修複行業內現有的企業不斷提升競爭實力。由於政策保護、商業空白、技術領先等因素,先於其他競爭者進入修複行業,並在業內處於暫時優勢地位的“先發優勢”企業,隨著利潤驅動,必然會有更多的競爭者進入修複行業,之前的先發企業的優勢會慢慢消失,被同行趕超是遲早的事。這種情況下,先入行的成功企業需把先發優勢轉化為獨特的競爭力,否則競爭者會擠掉利潤,造成行業內的低價競爭。保持修複行業的領先地位,需要在技術水平、管理能力和實施質量等多方麵進行優化推進。

1.4技術問題分析

環境修複行業技術研發需遵循一定的技術體製與標準規範,且需要廣泛融合環境學、地質學、生態學、生物學、材料學、水文學、物理化學等多個領域和學科,涉及的技術較為複雜。環境修複的具體技術應受到汙染物特征、修複實踐要求和預算要求等影響,較難製定完全標準化的技術應用方案,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技術調整和技術創新。同時,需要修複的環境複雜多變,這決定了修複技術需要隨時調整,導致修複行業麵臨的技術問題也是紛繁複雜的。

汙染場地修複需求與發展趨勢

我國工業場地中複合汙染普遍,汙染物類型複雜,汙染程度與厚度差異大。土壤類型多,其組成、性質、條件的差異明顯。場地修複行業處於初級發展階段,正處於由成長期向成熟期轉化,從混亂無序逐步向規則有序過渡的階段。總結分析十年來的工業汙染場地修複發展的情況,有如下需求:

修複管理方麵:發達國家經過20~30 年的發展,已經製定係列的汙染場地法律法規、技術導則、工程規範以及行動指南作為指導,形成了完備的汙染場地監管體係,實現了汙染場地管理的規範化、信息化和網絡化。我國需要建立全國性的汙染場地修複監管網絡體係,頒布更為詳細、可操作的修複規範、導則。

修複技術方麵:我國在汙染場地修複核心技術、材料裝備等方麵還處於明顯的滯後狀態,原創性不足,風險管控支撐薄弱。一方麵需要適應我國複雜汙染物類型並能快速達到修複目標的廣譜、高效的“源清除”修複技術;另一方麵,需要低成本並能有效防止汙染物遷移的“源阻隔”技術及監測自然衰減技術。

商業模式方麵:我國汙染場地修複資金需求量大,已實施的汙染場地修複項目中,大部分是由地產驅動,少數是利用國家財政資金。盈利模式不明確、商業模式不清晰,一直困擾我國汙染場地的修複行業的發展。需要開拓更為多樣的資金投入來源以及摸索不同的商業模式。

根據上述需求,未來國內汙染場地修複發展趨勢如下:

(1)汙染場地法規、標準規範、管理體係將逐步形成,汙染場地環境管理能力不斷提高

未來我國有關汙染場地管理的立法速度將明顯加快,到2020 年,土壤汙染防治法律法規體係將基本建立。土壤治理相關的標準體係初步形成,包含土壤環境質量標準、評價標準、技術導則標準、汙染物分析標準、汙染控製標準以及基礎類標準等,累計發布的標準超過50 項。2017 年已發布農用地、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質量標準。

在環境管理方麵,將建設國家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土壤環境基礎數據庫,構建全國土壤環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同時對全國環境執法人員每3 年開展1 輪土壤汙染防治專業技術培訓。隨著各級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重視和持續的人員培訓,汙染場地管理能力也會得到快速提高,汙染場地管理也正朝著規範化、信息化、網絡化以及透明化的方向發展。

(2)汙染場地修複技術、裝備以及材料的原創性和國產化率提高,汙染場地綠色安全修複綜合技術體係逐步形成

隨著我國對汙染場地問題的重視,加大汙染場地治理研發投入,通過引進、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設備及修複材料,同時加強國內產學研用一體化進程。未來我國場地汙染修複技術將會從異位向原位,從簡單、單項修複技術向複雜、耦合的綜合修複技術,從服務於重金屬、有機物等單種汙染物的修複技術向多種汙染物複合汙染土壤的耦合集成式修複技術過渡。原位加熱、原位化學氧化技術以及它們與其他修複技術(生物修複、監測自然衰減)組成的修複鏈技術將得到更多的應用;異位修複方麵,熱解吸技術、土壤洗脫技術、固化穩定化技術仍將維持較大的應用比例。在修複技術選擇、設備選型以及材料篩選上將遵循安全、綠色、可持續修複的原則。

(3)修複資金來源及商業模式趨於多元化

未來將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汙染場地修複商業模式,充分借鑒國外汙染場地修複的經驗,建立“誰汙染,誰治理”的責任體係,創新投融資機製,多渠道建立汙染場地修複專項基金,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汙染場地的治理。最新發布的《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也明確提出要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發揮財政資金撬動功能,帶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土壤汙染防治。同時鼓勵符合條件的土壤汙染治理與修複企業發行股票,探索通過發行債券推進土壤汙染治理與修複。

來源:環境修複論壇公眾號

Baidu
map